川菜新领军人物——兰明路大师
点击量:49次

       兰明路,咏香源公司特聘顾问,中国史派川菜继承人,中生代川菜代表性名厨,全国技术能手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,兰亭十三厨创始人,以扎实的川味味型掌控及食材本味的深耕,结合传统烹艺技法,用工匠精神把川菜不断优化、国际化,以世界眼光点化其中,出品内外兼修,对川菜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起到关键作用。兰明路接受了味觉大师创始人钟宁的采访,采访实录如下:

 

  访谈实录

 

  钟宁:您是什么时候学的厨,当时是怎么会想到学厨师的呢?

 

  兰明路:14岁,那时候应该是1988年,我父亲也是厨师,再一个我们家庭姊妹很多,十多个兄弟姐妹,我排十三。那个时候我很瘦,我在家里最小,母亲生我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,没有奶吃,就弄一些玉米糊糊,米粥给我喝,就觉得我身体很不好,学厨师有吃的,都说饿死的厨师有300斤,所以就去学厨师了。

 

  钟宁:当时学厨师是在什么地方学的呢?

 

  兰明路:当时第一站还不到十四岁,十三岁多一点点,就在我的老家射洪,一个小县城的招待所学习,那时候就在父亲身边,但在父亲身边学不出来,他舍不得让你早起,也舍不得让你干重活,所以就重新拜了师。第一站就到了青海西宁那边一个小餐厅,启蒙老师姓董,叫家兴(音译),他的餐厅就叫家兴(音译)餐厅,是个川菜馆,卖的都是一些传统菜,因为启蒙老师过去在县里面一个国营的餐厅工作,这下岗了就到那边去开餐厅了。我在西宁呆了半年多就走了,一个人跑去了山东。

 

  钟宁:是什么原因去的山东,是认识朋友吗?

 

  兰明路:没有朋友,那个时候西宁有一个钢厂,胜利油田有很多人来买钢材,就到我这个启蒙老师的餐厅吃饭,他们经常摆龙门阵,说胜利油田到处都是黄金,流出来都像金子一样,那时候小不懂,就觉得地下到处都是金子,那我也去捡点,所以一个人就跑去了山东。

 

  后面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四川厨师开的餐厅,就去了。在那个地方呆了大概一年左右吧,基本上跟老师傅就算会切菜了吧,再一个老师傅爱抽烟,爱打牌,基本上什么工作你都可以提前帮他做准备,就能做越来越多的技术活了,比如切菜,因为过去买肉不像今天要哪个部位就买哪个部位。猪整个的腿买回来,带着肘子带着皮,骨头都在里面,自己要剔,自己要切,因为过去没有很多高端菜,就是肉丝、肉片、里脊,他卖的就是一些家常菜,天天就是跟猪肉打交道,最多早上起来杀鸡。在这里虽说只待了接近一年,但学了很多东西,刀工练得很好,那时候还切猪肝,一天要卖几十份猪肝,都要切了。也没有时间让你休息,师傅他要去打牌,就要安排我们干活,越干的多就熟练了,在那个地方学了很多东西的。

 

  因为他只卖这些菜,我感觉我好像都学会了,所以就又想换地方跳槽,那时候我大了一些,就去了一个单位,叫四川饭店,就有零点厅,有雅间,就有小部分可以做婚宴的,那时候婚宴量没那么大,都是十桌二十桌,就这种餐厅。上了一段时间的班,就突然看到了一本杂志《北京天厨烹调》,看到了天厨烹校,就到了学校去学习。

 

  那时候我才17岁不到,就在北京,好像是安定门内大街,一个小学里面,学了一年多,那时候教我们的老师好像有五洲大酒店的,还有四川饭店的,他们都是在那儿上班的师傅,就学到了很多在我们以前干的小餐厅没见过的。还在五洲大酒店实习过,就学校派我们去实习,最后就有个机会出国,18岁我就出国了,当时新加坡的一个餐厅来招聘,翠亨集团,叫翠亨邨茶寮,我们就一起就去了。

 

 

  钟宁:18岁就出国,之后在新加坡待了多久?

 

  兰明路:待了三年多接近四年,招聘过去就做师傅,九千块人民币一个月,那个时候已经脸都乐开花了,我们那个时候在国内才挣三百五百多块钱。到那边去就是港式粤菜,然后就不会做了,突然看着档次这么高,就觉得太多东西没有见过,一条鱼有人那么长。我从杀鱼到打荷,到砧板到上杂,到烧味到点心部,最后到最小一口炒锅炒尾灶,都去干过。来了之后刚开始你觉得九千块太多了,结果时间久了,看一个洗碗的阿姨都一万多,你连一个洗碗的阿姨都不如,就觉得确实有差距,一是因为你是中国人,本身工价很低,二是你还不能在那里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厨、师傅,那就学吧。

 

  所以说每个部门都干了,而且我又不愿意休息,刚开始是同事有事帮他们顶个班,到后期觉得顶班挺好,一是能学东西,二是能管饭,就愿意在这个地方加班,所以说几年下来之后很多岗位也干了,自己也就学到了很多。跟香港师傅学习的时候,发现他做什么都有标准、有斤两,师傅们也愿意教你,必须要按着这个标准来做,必须要按照这个斤两来走,包括你吊汤,老鸡要、龙骨要多少、鸭子、腱子、火腿要多少,全部要上称,火要开多大,要吊多少时间,起多少斤汤,一切都有标准,不是我们以前在国内学的,就是感觉,师傅跟你说少许,花椒面少许,胡椒面少许,汤适量,这个适量是多少,少许是多少,到了那边全是标准,就觉得自己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了,真的在那个地方学习是成长蛮快的,收获是蛮多的。

 

  钟宁:在新加坡工作回来之后去了哪里?

 

  兰明路:回来之后就去山东待了大概两年多,基本上就是做厨师长,那时候就不做川菜了,川菜碰的少。两年之后我就回了四川了,那个时候就非常崇拜史正良老师,但是也没有机会和条件去拜老师,所以我回国以后第一个要去办的大事,在心中很多年了,就想拜史老师为师,所以我回国的时候,专门去找了史老师。

 

  钟宁:您还记得你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吗?

 

  兰明路:记得,一辈子都不会忘记,因为那时候就到处托人,要到师父家庭住址和工作的单位,那时候绵阳金柱园饮食服务公司的楼顶上,办了一个学校,史老师在那里上课。当时我就把我的行李寄存到火车站,家都没回就去找史老师,去了之后,我刚好问的这个人,就是师父。

 

  我就问,说请问史老师在不在,那时候我整个腔音都变了,完全听不出来我是四川人,史老师他把我看半天,说史老师不在,我问史老师去哪里了,他说你等一下,他一会可能要回来。然后我就在那里等,最后师父忙完了,下课了,差不多五点多钟了,我就问说请问史老师什么时候来呢,他就问我你找史老师做什么,我就给他做了一个自我介绍,他说你明天再来。结果我第二天去了之后,就没有见到史老师,我就问门卫,他说之前那个就是史老师。第二天第三天我都没见到史老师,但是我问到了他家在哪里,所以就到了他家里去找他。师父开门我一下就跪下了,后面师父也让我进了他家聊了一下,把我的一些经历、家庭、环境给师父说了,当天晚上就在师父家吃的饭,吃了饭师父说,那我们先接触一下,然后我心里明白了,才到火车站拿着行李回家了。

 

  钟宁:那个时候您做粤菜其实已经挺有功底的了,又做回川菜是拜了史老师为师的原因吗?

 

  兰明路:我要拜师是定了的,这是我心中的梦,这么多年的理想,我是一个川人,虽然在新加坡待了这么四年,但我出国之前是一个川厨,我决定拜史老师的时候,我肯定要把这些东西准备好。所以突然我就调整过来,我要做川菜,但是毕竟这么多年在国外,川菜的很多东西就不熟练了,身边就组织了一帮川菜师傅,在北京上班。

 

  中间还有一次比赛,是2002年,首届创新川菜烹饪大赛,在成都,师傅说那你回来打个比赛吧。打比赛就要确定一些菜,师傅就给我设计菜,然后就要练习,因为比赛的分钟是确定了的,要多少分钟,他就在旁边看着。打比赛的时候,凉菜、热菜、雕刻、小吃,我全包了,打了一组下来,那一次就得了三块特金,三块金牌,师傅也很开心,回来就拜了师,他觉得这个孩子还可以,有悟性,能干肯钻又肯练。

 

  钟宁:参加完这个比赛之后,就回到绵阳了吗?

 

  兰明路:当我从外地回来决定要在四川上班的时候,基本上是住在师傅家里,住了七个多月。有时候他教学有课,就陪着他去学校,他在讲课你就坐在旁边听,不讲课的时候,师父就带着我到处去买菜,成都市场、绵阳市场,所有市场都走遍了,买回来在家里要做。那时候是师父给你洗衣服,师父给你煮饭,什么你都不用干,给你拿一本书来看,看了之后还要问你问题。住了一段时间师傅觉得挺好,一些传统的菜、食材、很多调味料你都了解了,因为在家里师父天天都做这些,直到你说ok了,练一遍,师傅认可了,这个菜就结束了,下一个菜再来。

 

  师父还是很与时俱进,他的很多菜品,在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在演变在创新,适应着这个时代。然后就让我去尝,太多辣椒了,我就吃不了,师父说那吃不了你是四川人吗,你是川菜厨师吗?你是个川菜厨师,辣椒花椒你都吃不了,哪一种辣椒它到底是增色、到底是增香、到底是增辣,你都不能了解不能掌握,你怎么能把这个川菜做好呢?最后我吃得走路都要扶着墙走,密集的上厕所,慢慢的几个月下来,就发现自己吃辣椒很厉害了,是真的吃辣椒能把自己吃到掉眼泪,你还得吃,所以慢慢的对很多辣椒,对很多花椒,对很多传统的川菜就都能掌握了。

 

  当然师父到别的地方给别人讲课、给别人开业或者同行之间相互的交流,又去了很多的餐厅,每一次都是把我带上的,就学了很多,回来之后知道自己缺什么,知道自己要什么,要去学什么。我这么多年有个习惯,就是做笔记,把学到的知识给记下来,所以那期间是自己成长很快的。然后师父安排我去了江油一个小餐厅,做了一年多一点点,就去了九州富乐山,一开始就是总厨,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,应该是2004年。

 

 

  钟宁:其实前面是一个长期的学习的过程,在九州富乐山这样五星级的酒店里,一去就做了总厨,当时负责的工作跟过去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?

 

  兰明路:它不一样的,让我感觉最深的是,回国之后虽然也是在一些星级酒店做总厨、出品总监,但那是别人已经把班子搭好了,你去了之后只是应聘到这个岗位上来,就没有这么难,很短时间就进入角色,工作就顺利的开展起来。但是这一家是一个五星级酒店,从头到尾,从厨房、人员招聘、培训、菜品的模式的定制等等都是靠自己。

 

  2004年那个期间,有很多师傅是不好管的,特别是在四川。前期的培训、设计产品、试菜,大家之间的沟通,我觉得都没有问题,后面是真正进入到了厨房开业的前期,试营业期间,头都炸了,达到崩溃的状态了。我要求就是师傅一上班,每个师傅、每个员工都要有他的卫生区域,你是灶上的师傅,从你这个灶位,到烟罩,到下水道,到你灶下的地面,不能有死角,一定是要很干净,也不能有水迹在那个地方。

 

  有很多师傅就觉得,我是师傅,我是来炒菜的,我是大厨,为什么我会来干这些工作的,这些工作是学徒,是小弟干的,我就说不行,必须要自己干。有很多师傅就不能接受,慢慢给他讲,下了班了我们再去喝一杯小啤酒,通过感情的增进跟他沟通,然后他觉得中午我不能打扫,干完了之后晚上还要接着干,说晚上干完了之后打扫行不行,我说不行,中午也必须打扫,那期间都崩溃了,你说把大家整个队,军训一下,指甲不能有,头发统一筷子的厚度,他不能接受。

 

  那我说不行,你要想在这儿上班,就是我的要求,就是我的制度,就是我的标准,这期间用了很多很多的方法,我在前期也让大家有一个适应的时间和过程,头发从一公分半降到一公分,降到筷子的厚度,最后都做到了,卫生非常干净,在厨房里面我希望像一支军队一样。

 

  钟宁:您在富乐山待了六年半的时间里,师父都教了您一些什么?

 

  兰明路:应该说没有师父,我也不会在富乐山待得到六年半,因为我刚开始到富乐山前三个月是很失败的,在2004年到2005年这个期间,它是一个老店装修,从三星升到五星就开业了,就突然很多菜品就特别精致,因为像那个期间,大家还是讲究一个实惠,虽然食材也很讲究,比如说龙虾、鲍鱼、象拔蚌,但是大家做的都是一个样,我就不想这么去做,我就想着能不能结合一下。所以现在我的风格里面能看到即有川菜又有粤菜,还有西餐,可能还有日料的风格在里面。我突然这样去做,我师父不开心了,老板不愿意了,食客就更不愿意了,服务员超级不愿意,因为你做这么多分餐,她就不断的要上这么多菜。

 

  那时候一百块钱还是很不错了,客人觉得我请了客,一百块钱一个人,十个人我花了近一千,酒水一下来,达到三千多了,就觉得我桌子上吃到没菜了,我请客的人没面子。我觉得这个菜边吃边收,没吃完的,哪个客人动了第二筷子,就证明很喜欢这个菜,我就会给服务员培训,那这个菜就主要是分给他,把这些菜都分了,桌子上就基本上没有什么餐盘了。但是不行啊,老板不愿意,老板说的领导有意见,就跟我谈了很多。

 

  我师父也对我有意见,超级失望,说你怎么能这样呢,我教你的东西你为什么要把它变了呢?师父非常生气,当时我们师徒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,最后都懒得来了,不想看到我了。我就找到老板,说你给三个月,如果这三个月客人再不满意,我永远不再干这一行,从此不进厨房了,我哪怕去做别的,从头再来都可以。当然老板也很好,现在我也非常感谢他,没有他当时给我这个机会,我也可能就真不干了,然后他给了我三个月。

 

  这三个月我就不断的做调整,当然,也跟师傅做一些很深层次的沟通,约着师父在芙蓉汉城有一个小茶馆,我把我内心的想法给师父讲了。我说我虽然是学了这么多传统的川菜,我希望能有所变化。当然这些是好东西,是好菜很美味,我们爱吃,客人也爱吃。但是我认为这是个五星级酒店,我想把它做的更精一点,我想把它做的有档次一点,做的有品质一点。师父一听很高兴,也很支持我。

 

  师父经常来我厨房,我也经常到师父家里,把菜单拿出来给师父看,师父帮我审,师父给了我很多意见,然后自己慢慢去改。然后三个月后,客人非常满意,老板非常满意,领导来的时候也非常满意,员工之间也磨合的很愉悦。所以在那个地方就算是一步一步就走出来了,生意非常好,厨房到我走的时候都像新的一样,我们团队那就像军队一样。

 

 

  钟宁:当时在富乐山做总厨,已经算是比较顶峰的一个状态了,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出来做兰亭十三厨的?

 

  兰明路:兰亭十三厨其实当时是内心有点儿不满足,当时富乐山是绵阳唯一一家五星级酒店,虽然说标准也很高,总觉得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,因为在那里不能做到完全自己想做的。然后自己想出来做一件事情,就是想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,才想出来做十三厨。当时做十三厨,我师父绝对不愿意,是绝对,如果我要从富乐山出来,我师父就要跟我一刀两断,。

 

  其实我现在都很清楚、很明白、很理解我师父为什么不让我从厨房里出来,师父就觉得你非常适合干厨房,非常适合搞技术,你的性格不适合经营,一旦生意下落了没做上来,怕我就会很极端的去走。所以师父当时就丢出一句话来,你如果不听话,坚持要开餐厅,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过我的独木桥。

 

  钟宁:那在这种情况下您也坚持把餐厅开下来了,当时餐厅开业的时候,有邀请师父吗?

 

  兰明路:兰亭基本上有一年多点点,就装修好了,快装修好的时候,已经都在打扫卫生了,也已经开始在试菜了。当时我就想把师父请来,打了无数个电话,师父不来。其实师父不是没关心我,来了很多朋友拍照,都是照给我师父看的,师父已经知道我这个月是什么样,下一个月是什么样,已经装修到哪一步,其实我师父都非常明白。最后他还是来了,来了之后一看,很开心,师父就说我们不听话,用老人那种口气,说:“你这个死娃儿,还整的好哦。”当时做了十三个包间,还是很漂亮,到今天为止已经九年了,师父给我筹备的开业,请了一些大师给我张罗,就开业了,开业效果很好。但是兰亭开了之后几个月,国八条来了,一天卖几十万变成一天卖几百,天都要塌了。

 

  因为你是一个厨师,钱都是自己一勺一勺在厨房里炒出来的,就觉得突然一下就没了。没有生意了,员工又这么多,师父就很着急,因为师父知道我的性格,怕我接受不了要去走极端,师父一天三个电话,五个电话,一直打,那个期间人基本上不知道在想什么,就把电话关了,最后这两个来月谁也找不到我,租了一个地方,把自己关起来。

 

  钟宁:这个状况持续了大概多长时间,中间有想到什么解决办法吗?

 

  兰明路:持续了大概4个多月,没有办法,没钱,全部家产集中起来就不到十万块,欠债已经是一百多万了,那个时候师父就给我操办了一个39岁的生日宴,请了三十多桌。师父给我打了一个纯金的如意,希望我未来的路,生活事业都能万事如意。然后把39岁的生日过了之后,师父就说你不打算东山再起吗,我不想师父为我操心,那时候就想过再回到厨房,但是又觉得面子放不下来。然后我师父说你有没有把自己放下来去思考呢,如果你真的把自己放下来,可能真的有些事情你会想的明白,也会看的明白。然后自己就思考,那好吧,就做段位低一些的,就做了十三小厨。

 

  十三小厨当时进万达,开了第一家店,开业的时候火的啊,跟不要钱似的,生意就超好。因为当时我们菜卖的不多,就只有三十多四十多道,基本上就是一些传统的菜,很经典。而且有一部分是做了改良和创新的,以口味为主,价格很低,当时定位才定到50块一客,生意很好,所以当时用了7个半月的时间,我们开了11家店,家家生意很好。

 

  然后突然一下我就很伤心了,伤心到了极限,比兰亭遇到的政策还要伤心,因为它不是我想要的了,它发展的速度太快了,自己没有这么多的经验,完全超额。这么多店,这么多员工,天天的运营,天天的财务,天天后厨的菜品稳定,服务,还有跟很多部门之间的沟通,自己就觉得都懵了。自己经营我管控不了,也掌控不了,产品出来也不是自己想要的,就把它卖掉了。

 

  钟宁:您刚才讲的自己职业生涯,师父的身影其实是伴随着您的成长的,做为一个中生代优秀厨师的代表人物,您怎么看待中餐的师徒传承关系?

 

  兰明路:这个问题我们现在也很苦恼,也很伤心,我们困惑在哪里呢,现在的小孩不愿意学这一行了。然后可能我们把自己这么多年总结的一些经验,或者说我们现在懂的去做一定的标准,当你把一些经验跟他做沟通的时候,标准上给他做一些交流,或者细节上给他做一些讲解的时候,他们是不愿意听的。他们没有当年我们那种渴望,很主动去学习,他们今天是希望你能不能把你的经验你的配方,像注射器一样抽出来,给我注入进来,他们现在在想这个。

 

  因为现在太多的色彩在吸引着他们,他们可以上网,他们可以打游戏,现在就非常希望让他们好好学习,在厨房里面能撑起这个岗位,或者将来离开团队,自己能在外面有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,他们不这么去思考,而且现在的学生们不能骂,每一年到春节的时候,我们就很着急,着急的怕他走了,要哄着,可能一个礼拜就得给他们发一次奖金。

 

  再说今天这些进入厨房的这些学徒,这些学生,再用我们当年那种师父带我们的那种方式,行不通了。我们首先是要懂他们,他们在想什么,他们在思考什么,他们希望在厨房里用哪种学习的方法和方式,我们要读懂他们,也许才能把他们带好。进入厨房的这些孩子,成长的太慢太慢,我认为有几个方面,一个是因为今天这种时代,这种环境影响了他们,包括他们自己在家里成长的环境,因为父母都把他们捧在手心。然后这个时代跟我们当年不一样了,有太多的机会让他们选择,他们就不会选择厨房了。因为厨房的工作时间很长,节假日没有休息,学习的时间很长,你没有十年的媳妇熬不成婆,没有十年在厨房的学习,你成不了一个大师傅,所以他们不愿意选择。

 

 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这么快,餐饮发展速度这么快,需要大量的厨师,像我们这一批太多朋友改行了,他认为他四十岁五十多岁了,还在一线炒菜,不可能。自己又没有当到总厨,又不是厨师长,可能工价不高,他没有这个机会,迫使他改了行。现在我们很缺,包括我自己也很缺,你培养出这种三年五年的徒弟或者学生,他一定要出去挣高工资,因为你店里的位置成长是有限的,有很多企业也是这样,老员工很多,然后新员工就上不来,他就必须要跳槽,他在这个地方学的太慢,他跳出去,技术确实没学到。可能你在这个店,这个企业,这个公司,这个品牌有影响力,出去可以拿个高工资,但是自己的技术能力又有限,很快又再下岗,这个行业已经是我们觉得很担忧的了。

 

 

 

  钟宁:那您怎么看待川菜的创新?

 

  兰明路:我认为川菜今天必须要创新了,说真心话,我是一个川人,也是一个川厨,但是再来看今天的川菜,出现了问题,我只能说太多的店是川味,不是川菜。传统的川菜是真的很经典,但是在很多的店里面,没有呈现了,没有售卖了。我们上几代川菜师傅,为我们的川菜是付出了很多很多的,但是今天没有了。而且我们今天很多店的川菜,都太夸张了,过去花椒都是十余粒,现在按两算了,很多菜放辣椒花椒放油都是按两算了。

 

  时代在发展,在进步,我们需要去迎合这个时代,你不迎合这个时代你就会被淘汰。但传统的经典味型,经典的烹调方法,和经典的一些食材处理的方法,是非常好的。打个比方,我对宫保系列的理解,我可能说是宫保鸡丁太普通了,可能今天人们消费的理念也在改变,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你可以掌握住宫保煳辣荔枝味的味型,把食材进行一个替换,原来的鸡丁,你可以换成鹅肝,品质好一些的菌,做的有创意一些,你可以用豆制品,我可能豆腐也可以做宫保豆腐。

 

  包括鱼香肉丝,不是没有市场,超级有市场,但很多店不卖了,因为他掌握不准鱼香味型,客人对他有意见,不断的在提意见,他就不敢卖了。那为什么麻辣味,酸辣味,鲜辣味,鲜椒味的味型在店里越来越多,而且从原来的三个菜发展到六个菜九个菜十几个菜,因为这一味的类型太容易遮丑了,食材不新鲜能盖住,差一分味多一分味没关系,像这种传统的经典味型你是骗不了食客的,他多少年前吃过的,他是有记忆的。

 

  总结下来的话,就是我一定会保持做传统的味型,可能用世界的食材,用国际的表达,因为今天不一定只是好吃,还要好看好玩。但是菜,一定经典的是它的味,味才是菜的灵魂,才是这个菜的核心。做为一个厨师,你必须要了解掌握,全国的食材,世界的食材,你掌握它了,你可能才会运用它,当然是要把它装的很精美,很漂亮,传统也在讲究精美。今天更迎合这个时代一些,在今天这个时代当中,更是要合理的表达,也是要让它美,好吃好看,有这个基础和条件,允许的情况下,再让他好玩儿,我是这么理解的。

 

  钟宁:您怎么看中餐的未来?

 

  兰明路:中餐我认为未来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地位的,我认为未来可能最主要最重要的是川味,因为我这些年去国外交流

上一条:如何让调味变的健康?
下一条:朱一帆——这个厨师不简单
页面版权 © 2017 青岛咏香源食品有限公司
电话:0532-89639168
地址:青岛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高平路777号